作为技能型人才培育的“主阵地”,职业院校既是推动旅游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筑牢人才根基的核心力量,也是实现旅游行业长效发展的关键支撑。前不久,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旅游赛道”高等职业教育组比赛(以下简称“大赛”)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来自全国32个赛区的174支队伍同台竞技,充分展现了现阶段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育人成果。
赛事驱动教学更新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由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升级而来。本届大赛聚焦产品开发设计、旅游与接待服务、销售与市场推广、客户服务与支持四大岗位(群)或技术领域,覆盖旅游服务全流程,充分契合旅游行业全产业链的发展需求。
此外,数智化与业态融合是本届大赛的突出亮点。获评大赛金奖的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以“探秘重工 智游未来”为主题,将大数据与VR技术深度融入作品设计中,打造出工业旅游的智慧讲解方案。参赛队成员叶静介绍:“我们针对工业旅游景区游客‘看不懂、体验浅’的痛点,开发了沉浸式讲解系统,还能叠加设备运行数据、历史沿革等动态信息,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工厂的设备性能。”
赛事的新风向也推动着全国职业院校加速教学设施与技术前沿的接轨。以本届大赛举办地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校内实训室VR模拟导游、智能酒店实训系统已成标配,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满足了全校各专业实训教学与创新教学模式的需求。目前,该校建成智慧教室90间、智能化实训室93个,覆盖481个教学任务,更加贴合当前旅游业智慧化、场景化的发展现状。
“智能实训室能够模拟丰富多样的文旅场景,更加贴合实际情况,课堂教学也更加灵活生动,还能有效训练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该校旅行服务与管理学院学生余俊凯说。
大赛裁判长、开封大学校长王德如说:“实操类竞赛既让学生在实战中锤炼专业技能、明确学习方向,也为院校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重点提供鲜活依据。”旅游职业教育领域的各类大型赛事活动已发展成为衔接教育教学与行业实践、推动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助推旅游职业教育向更高方向迈进。
更加重视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一直是推动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法。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周寒琼认为:“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校外资源,通过提前接触旅游行业的真实场景、真实标准,可有效降低岗位‘适配成本’。”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获得金奖的参赛作品“‘乡’约荻港 共‘fu’双遗”就源于产教融合下的一项实践项目。“学校联动村域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乡村文旅调研学习,我们作品中所呈现的桑基鱼塘农遗保护、乡村景区建设等内容,源于具体实践经验。”参赛队成员史奇说,“在调研过程中,我和同学们深度参与了乡村民宿集群规划、研学活动策划、农遗文化传播等整村运营工作,进一步锤炼了专业技能。”
在地域覆盖上,产教融合的共同体模式已在多所高职院校落地扎根。香格里拉职业学院联合迪庆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迪庆州文化旅游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院校专业教育资源优势与迪庆旅游行业资源优势,将产业资源有效转化为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及周边地区行业企业对旅游适用型人才的需求。
覆盖大运河沿线八省市几十所院校和数十家研学旅行企业的大运河研学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沿线文旅资源、院校教学优势与企业实践平台,搭建起校际交流、校企对接的渠道,加快培育对口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研学人才。
大运河研学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单位——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立产教融合共同体顺应了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升级的大趋势,有助于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通过政企行校联动,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习就业、标准制定、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产业发展输送更优质的专业力量。”
按需发力畅通就业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就业。依托现有职教体系,各地高职院校正从多重维度探索畅通学生就业的可持续路径。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徐慧慧介绍,学院以产业需求为核心,通过建立“需求—评估—调整”的跟踪机制,做好专业的动态调整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自2024年以来,学院已新增6个文旅融合前沿专业,停招1个同质化专业,重组六大专业群,全面覆盖旅游产业核心领域、热门领域。“紧跟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应对就业变化趋势。”徐慧慧说。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则充分挖掘在地资源,聚焦工业旅游细分领域培养人才。依托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这一国际品牌展会,学校积极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展会期间的工业旅游接待、设备讲解、客户服务等工作。
“学生需提前学习工程机械知识,还要设计参观路线、练习外语讲解,相当于全程参与一个大型文旅项目。”该校教师李浪说,“以展会为平台,学校与参展企业的深度联动不仅扩充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也填补了工业旅游这一细分领域的人才缺口,更多毕业生选择进入工业旅游、展会服务等对口领域,职业发展稳定性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通过开设订单班,由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实训教学与考核评价,并将岗位需求精准融入人才培养全流程,帮助学生实现“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订单班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稳定性与挖掘职业发展潜力,订单班采取小班教学模式,自2023年开办以来,每年招收30余名学生,这些毕业学生不仅实现了对口就业,还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原文链接:https://www.ctnews.com.cn/paper/content/202510/01/content_108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