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现代交通与商贸学院“青衿耘智旅”实践团奔赴温州市文成县,参加2025年浙江省“双百双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家带着“知屋漏者在宇下”的问题意识深入山区,通过深度访谈、互动座谈、集中观察、情景体验等方式,梳理总结文成荒野茶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推动共同富裕方面的经验和典型案例。
古树生金,废弃生态资源获新生
实践团成员们来到文成翼旅智库文创园,参观文成荒野茶研学产业、品鉴文成荒野茶。文成荒野茶资源活化的前世今生被娓娓道来。
文成是典型的山区海岛县,其高山云雾与荒野生态孕育了珍稀的老茶树资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成曾在“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掀起种茶热潮,到1980年为止,茶园产业面积曾高达31500多亩。然而,由于人群迁徙、地处偏远难以采摘、自然灾害等原因,老茶园逐渐沦为荆棘遍野的荒山,寂静地沉睡了数十年。
转机始于一颗助力共同富裕的心。2023年,当地聚焦荒野茶树,11个村落开展的荒野茶活化结对活动,以村干部为纽带动员赋闲在家的留守老人重新参与劳动,增加本地产值和自身收入。高山间的荒野茶陡然间被唤醒,之后,当地的茶爱好者举办二十四节气主题茶会,共商荒野茶开发事宜,最终敲定了文成荒野茶品牌的打造和推广计划。至此,文成荒野茶正式面世。
茶韵悠长,品控道道工序辅相成
随后,实践团转战文成荒野茶旗舰店,向文成荒野茶研究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成荒野茶公司”)负责人毛振甫访求“共富经”。
毛振甫是公司里的技术“一把手”,对于文成荒野茶的生产工艺了然于心。“文成荒野茶能够在短短几年里从众多地方茶里脱颖而出,离不开我们对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的执着追求。”毛振甫说道。
在交流中,实践团成员逐渐发掘出了一些专属于文成荒野茶的品控特点。文成荒野茶属于一年一收类茶叶,必须确保茶青质量。为此,文成荒野茶公司不仅将收茶叶的时间特意延后,防止其他种类茶叶掺入,而且还对采茶人开展集中培训,强调“两叶一芽”的采摘标准。茶叶储存和炒制是茶叶口感的决定工序,为了增强茶叶的风味,文成荒野茶公司邀请了福建的制茶大师莅临指导,确保茶干的湿度与温度达到最佳水平。
分级拓市,青衿售茗云端展才能
在了解文成荒野茶的信息后,实践团成员与多名客户和公司营销业务员工开展深度访谈。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荒野茶目前的销售策略是根据质量、价格、经济情况动态制定的。头部质量的文成荒野茶每年产量仅10斤左右,以线下售卖为主,主要瞄准的是高端伴手礼高需求人群。中等质量的文成荒野茶产量较大,多用于平价伴手礼和政府公务供应。针对靶向强性价比的年轻人,文成荒野茶新开发出便捷、精美、便宜小包茶系列。总而言之,每个群体都能够选到自己心仪的品类。
直播也是文成荒野茶的一大销售渠道。在出发文成前,实践团成员们就计划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开一场直播,并制作了一份直播操作手册。在获得公司同意后,实践团成员使用文成荒野茶的抖音官方账号,主持了一场线上销售直播,通过痛点放大、即时互动等技巧,分享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向观众展示荒野茶的独特魅力,将文成县的荒野茶推广给更多的人。
绿野新章,匠心焙制共富阔步程
经过多日的调研,实践团成员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想揭开文成荒野茶的庐山真面目。踏入文成荒野茶生产基地茶园,翠绿便夺目而出,荒野茶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整个茶园清新的香味四出溢开。
茶园中还有一些茶农在定期打理茶树。“荒野茶园原来都是杂草,自从文成荒野茶这个品牌做起来之后,你看看,都归置得井井有条了。老人家也有事情做了,不用闲在家里头了!”作为金牌茶农,雷先生当场表示要露一手,随即开启了“采茶培训课”,邀请成员们一起“练手”。一芽两叶的标准、掌心向上的姿势、提手断梗的力度……每个细节都让实践团成员直呼采茶不易。
告别茶园,实践团成员们走访参观了文成荒野茶的生产车间。从头到尾一以贯之的品质管理给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茶叶从枝头到茶杯,每道工序都是时间、温度、湿度的精细博弈。下次端起茶杯,就能喝出“萎凋的阳光”、“杀青的烟火”、“渥堆的岁月”。
对于品质管理,文成荒野茶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有一套自己独有的规划,将采来的荒野茶叶,投入到毛振甫先生名下有SC认证(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工厂里生产,实现标准化生产。未来将建立文成荒野茶的生产标准,带动其他茶园、其他茶农茶商加入到文成荒野茶的大品牌中,让文成荒野茶走得更长远,让共富路走得更宽阔!
茶宿相融,文旅产业生态步步成
下了茶山,实践团师生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文成荒野茶主题民宿进行调研。民宿外,青山叠翠,茶园整齐;民宿内,女主人正在向研学团队推广文成县非遗项目“扎染”。
“我们开这个民宿就是希望大家与茶近距离接触了解本地文化,爱上荒野茶,体验文成的非遗。”女主人对文成荒野茶主题民宿定义说,“我们这里不仅能够收获茶园的体验,还能购买文成荒野茶,带走茶的清香!”
据了解,文成荒野茶在全县多地设置销售点,方便文成荒野茶的推广销售工作。为了最大化提高销售效益,部分文成荒野茶销售点为无人值守状态,想要购买的顾客只需轻轻一扫二维码,即可自助拿取商品。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实践团探寻文成荒野茶文旅产业生态圈建构路径的一次宝贵经历。散布在田间山头的生态资源通过低成本活化,打造了荒野茶文旅产业生态圈,将政府、商业组织、社会组织、群众的力量扭成一股绳,形成多元主体协同之势。这种机制破解了山区“分散经营难成规模、单一主体能力不足”的发展困境,实现产业链收益的共创共享,加快文成共富进程。
荒野茶开辟出的一条全新的“茶道”,为浙南山区甚至全国山区提供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良好范本。下一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青衿耘智旅”实践团的成员们将撰写调研报告、制作视频,从旅游学院青年学生的角度为文成荒野茶的发展建言献策,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文成荒野茶的故事,助力荒野茶在更多山野之间传播共富密码。
原文链接:https://app2.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f7bdeab02ebe47deba9f1103e9b1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