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郑远 邵焕荣 陈嘉琦 见习记者 刘桐青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1月21日,2025年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召开。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发布之际,本次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求全省教育系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形成新常态、教育综合改革开辟新赛道、高等教育整体性跃升取得实质性进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继续领跑全国……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变中图强”的高分答卷。新的一年,浙江教育人纷纷表示,将发扬实干精神,笃定前行,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作为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高校,近年来,浙江理工大学始终致力于深耕“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品牌,不仅绘制了“真理的味道”浙江省大思政课实践地图,同时依托全国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在全国创设70余个思政教育一体化示范实验室。“思政课要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任务。”浙理工党委书记赵全军表示,今年学校还将聚力打响“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品牌,为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浙江教育成果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议为新的一年全省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毛东辉坦言,学校将围绕全省统一打造“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品牌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重大实践和重要论述精神进课程教材工作,尤其是依托研学旅行等专业群建设,充分发挥浙江旅游博物馆、“红色之旅”主题馆等场馆育人功能,打造一批具有浙江味、旅游味的“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
丽水近年来部署实施“阳光丽心”行动,探索建立了集心理教育、成长环境、监测预警、社会干预、人才支撑、政策保障“六位一体”常态化立体式防护工作新格局。“《纲要》明确要求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本次会议也进一步细化部署了2025年心理健康工作。”丽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范寿仁表示,未来,丽水将持续推进“阳光丽心”行动,常态化推进“快乐星期三”、网格化成长导师制等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在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看来,本次会议紧紧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核心,高屋建瓴,鼓舞人心。他表示,上城区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引,着力在“五育”融合发展上探路先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一方面,切实发挥教育所能,用好“红巷思政”“思维课堂”“双百赛事”“美育浸润”“劳动清单”五大抓手;另一方面,依托“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契机,大力推进“教联体”建设,创新实施“幸福成长圈”协同育人行动。
激发人才培养新动能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25年,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整体跃升,培养紧缺急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依旧是浙江教育工作的主线之一。
“学校将深入领会、认真落实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按照省委对学校提出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要求,牢记育人初心,服务国家战略,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为载体,持续提升有组织科研攻关能力,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贯通,促进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创新浙江贡献力量。”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蔡袁强表示。
浙江海洋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易传剑认为,学校要找准自身在教育强国、海洋强国建设中的定位,发挥特色优势打造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着力培养海洋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这就要求学校在建立与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的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调整机制的同时,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他说。
建设教育强省必须做强做优高职教育。“学校将坚决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与要求,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逻辑,科学谋划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深化德技并修、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体系建设,畅通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在教育强省建设新征程中挺膺担当。”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汤兆武说。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表示,宁波将对标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和高能级开放强市建设,以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服务宁波城市国际化转型、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牵引,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高地、“留学宁波”品牌和全国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基地,构建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区域中心,全力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的建设。
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
在浙江,办好基础教育既是“民之所盼”,也是“政之所向”。新的一年,浙江继续把办强、办优基础教育作为一大工作要点,高质量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浙江力量。
强教必先强师。作为一所师范特色院校,浙江师范大学始终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立校之本。浙师大党委书记蒋云良表示,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引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和具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建设富有活力的人才梯队,同时,将大力实施“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工程”,强化校地合作,打造浙中人才引育高地。
在数字化浪潮下,浙江各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融入教育教学。当前,温州市已启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打造教师教研、学生学习、课后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在“AI+科学教育”“AI+体育美育”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接下来,温州将研制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教学深度变革的温州路径。”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焕东表示。
2024年2月,嘉兴市南湖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而后,南湖区启动实施南湖区课程教学改革“六大行动”,立项发布了100个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如今,南湖区教改的步伐越来越铿锵有力。“在一年开局之际参加本次会议,是一次非常全面的学习。”南湖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金静表示,在新一年里,南湖将坚定深化义务教育“国字号”教改实验、全域“教共体”办学试点、教育“数字化”改革实践“三项改革”,全面厚植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领跑优势,持续擦亮“学在南湖”金名片。
去年,衢州市衢江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再获A等,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省级督导评估。衢江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燕琴说:“未来,衢江将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升级‘活力教育’品牌,逐步完善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育布局及高层次人才招引政策,形成‘低门槛、一站式’随迁子女入学模式,不断提升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质量。”
原文链接:http://www.zjjyb.cn/html/2025-01/24/content_61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