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免签证、通关和支付便利化等利好政策的出台,今年以来,入境游复苏步伐进一步加快,外语导游尤其是小语种导游紧缺的现象随之凸显。小语种导游人才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缺口?培养小语种导游难在哪儿?有没有破解之道?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入境游火热 暴露人才缺口
“今年4月20日—28日是意大利的复活节,也是意大利的法定假日。目前中国对意大利游客执行免签15天的政策,预计4月中旬开始来中国旅游的意大利游客将非常多。我们公司在这期间将接待38个团,8个意大利语的导游将会超负荷工作,因此我们正考虑邀请已经退休的导游‘出山’帮忙。”西安中国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欧洲部意大利语接待中心负责人刘国伟说,“人手不够,我们很着急。”最近,北京、西安、成都等地的小语种导游需求激增,一些导游的团单甚至排到了七八月份以后。
作为全国唯一的意大利语金牌导游,刘国伟有着30多年的导游一线从业经验。同时,他还有18年的教学经验,是西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意大利出国留学中心的教学主管,教授意大利语写作阅读及口语。
“我的专职是导游,旅游淡季时我就回到学校教书。我从开始教书起就立志要培养更多的意大利语导游,但如今导游不是小语种专业毕业生的首选职业,旅游院校的毕业生也不喜欢当导游。”刘国伟对此非常遗憾。
“我们公司目前有8个意大利语导游,其中有3个是兼职导游,每年4月、7月、8月意大利都有法定假日,旅游团特别多,这时候就要请他们来帮忙,但也是应接不暇。特别是旺季时,每个人月接待20多个团是常事。我们这些人都已经四五十岁了,现在我还能随时接团,但是还有几年我们就退休了,那时候该怎么办?”刘国伟说,如今小语种导游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窘境。本来小语种导游就不多,受疫情影响,不少人这几年还转行了。
“现在语言熟练、旅游素养高、有应变能力的高级外语导游非常少,更别说是小语种导游了。能让客人觉得讲解好、水平高的导游大概只占我们合作导游的三分之一。”浙江美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会承接一些以商业考察、文化交流为目的的高端入境团,这些团对小语种导游的要求更高,比如他们要会摄影、会剪辑,懂客户工作领域的相关知识等。该公司日本中心总监陈妙女说,现在的游客希望能在旅程中有收获,学到知识,所以小语种导游不只是个翻译,还要为游客讲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好文化传播的使者。这种高素质的小语种导游非常少,有也是在行业沉浸多年的“老人”了。
“疫情前,我们学院从事旅游行业的毕业生还比较多,近几年就非常少了,我们开展了调查,大概只有3.5%的毕业生进入了旅游行业,做导游的几乎没有。”桂林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潘冰冰介绍。
桂林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目前有英语、法语、日语、商务英语四个本科专业和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应用西班牙语、应用泰语四个高职专业。学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亚太旅游协会教育类会员单位和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单位,为我国尤其是西南地区旅游行业输送了大批的旅游人才。对于毕业生为什么不选择导游这个职业,潘冰冰分析,首先是导游的收入不稳定,基础薪酬较低,能为外语导游提供就业保障的旅行社更是凤毛麟角;其次是游客普遍对导游职业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就是一个“服务员”。
“另外,如今有很多年轻人觉得这个职业十分辛苦,都不愿意干。即便是有年轻人因为热爱愿意从事小语种导游这份工作,培养一名成熟的小语种导游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非常不容易。”潘冰冰说。
创新模式 提高综合素质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学院有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日语、应用俄语、传播与策划5个专业,旅游日语专业主任江功艺介绍:“我们的学生多数是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学校的,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日语和旅游知识,从零基础开始学习。而3年毕业后,他们既要达到日本语能力等级二级证书以上水准,又要具备旅游从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还要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压力非常大。”
为了给文旅行业培养语言功底好、专业技能精、国际视野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安排学生在大一上半学期完成紧密的旅游、日语基础课程,下半学期就进入实训阶段。“我们每年的5月都有一周的实训课,会邀请金牌导游等行业带头人带同学们到西湖、灵隐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景点进行实练实训,通过中日文结合的教学、导游讲解词的演练等,让同学们了解导游的工作。同学们还要分组创作自己的导游词,金牌导游讲师要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点评。”江功艺说。
此外,学校还经常开展外语角、外语演讲赛、辩论赛、短剧比赛、翻译大赛等专业特色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邀请金牌导游、经验丰富的计调开讲座,让学生们看到这个职业的价值,培养职业信心。
桂林旅游学院与旅行社开展合作,邀请优秀的从业者做导师,把最新的行业知识融入导游课程中。实践课既让同学们观摩导游的实际工作状态,也让大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当一回导游。“我们还鼓励同学们参加导游风采大赛,在校期间考取导游证。我们外国语学院的老师都是导游协会的会员,他们会将考取外语导游证的技巧传授给学生。”潘冰冰说,旅游市场的变化很快,现在旅行社需要的小语种导游是既能带团还要能在线上开发客户、可以定制个性化旅游路线的综合型人才。
“除了学校期间的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语种导游还需要带团历练3至5年,这个成本很高。”潘冰冰说。
虽然学校一直在努力增加同学们对小语种导游工作的兴趣,但江功艺和潘冰冰都坦言,近两年报考导游证的同学非常少。即便从去年开始国内旅游恢复迅速,市场火热,进入旅游行业的毕业生在增加,但对小语种导游这个工作,毕业生们仍处于观望的状态。
“工作后的心理落差大,也是小语种导游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有些学生在校期间觉得导游的工作很有趣,就是到处玩,结果真正工作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语言要熟练,还要有毅力、有耐心、有信心。即便旅行社愿意花时间培养他们,但没过多久有些人自己就坚持不下去了。”陈妙女说。
联合发力 坚定职业信心
为了培养更多的意大利语导游,刘国伟在西北大学设立了金牌导游工作室,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我目前教的学生有考古专业的、音乐专业的、钢琴专业的,就是没有学旅游的。不过,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导游也需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考古专业做意大利语导游也很有优势。” 刘国伟说,受他的影响,这些学生正在尝试报考导游证,以便有空闲的时候兼职做意大利语导游。
“这些兼职的小语种导游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员紧张的问题。我曾经给公司的英语导游做了四期的意大利语培训,效果不错,他们现在可以在旅游旺季时帮助接送意大利的旅行团。”刘国伟说。
陈妙女表示,现在很多小语种导游不是旅游专业出身,他们公司还是会优先选择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或是懂两门以上语言的外语人才。“因为旅游院校的学生更有旅游专业素养,懂得行业知识和把控成本。现在旅游业恢复得如火如荼,旅行社非常缺高级的小语种导游人才。我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了解学校培养人才的能力,公司又位于杭州。借这个便利,公司想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展开更多的合作,以便储备小语种人才。”陈妙女说,比如选学校推荐的优秀毕业生来实习,派遣刚入行的日语导游到日本学习等。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学院院长李晓红介绍:“为优化小语种导游人才供给,努力为入出境旅游市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旅游外语学院参与调研了全国小语种导游人才分布情况,探索建设了小语种导游人才培养机制,并制订了相关工作规划。”
该学院建立了小语种导游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国际化办学,一是派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和攻读学位,进一步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跨文化传播能力;二是探索产教融合,与浙江省中青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杭州东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探索成立小语种导游工作室或小语种服务中心,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推行双导师制度;三是探索育训并举,联合学校继续教育和旅游培训中心,面向社会招生,集中培训、定向培养。
为解决小语种专业学生服务文旅发展所需复合技能不足的问题,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实施“外语知识+导游技能+文化素养+传播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语言培训、文化学习、实地实践等路径,培养语言技能与专业技能兼通、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兼有、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小语种导游人才。
随着入境游高质量发展,小语种导游这个职业在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除了学校的培养,潘冰冰还希望从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提升导游的社会地位、薪资待遇,鼓励并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这个职业,媒体也应对导游这个职业的整体形象给予更多正面、客观的宣传报道。(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王诗培;编辑:宋雨秋)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40687695/rmh4068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