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多年增长之后,2018年浙江入境游各项指标对比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面对新挑战,浙江该如何破题——
□谢逸楷
结束连月阴雨的杭州迎来了久违的阳光,漫步西湖边观赏湖光春色,不时看到不同肤色的外国人在此泛舟游湖、小憩喝茶或是拍照留念。其实不仅是杭州,在浙江全省各地,曾经“罕见”的外国游客逐渐变得常见起来,这种变化背后折射出的是近些年浙江入境游市场的不断发展,这个过程既伴随着机遇,又时刻充满挑战。前不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入境游各项指标对比之前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显然,新的挑战已经来临,浙江该如何破题发展瓶颈呢?
政企合力发展入境游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虽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经济较发达,有发展入境游的基础,但因现实因素的制约,入境游在浙江起步并非一帆风顺。“浙江的省会城市杭州并不是一个口岸城市。对于境外游客及组团的旅行社来说,出于交通和成本的考量,通常优先选择北京、上海等口岸城市入境,在选择中国地接社时也会倾向于品牌影响力较大的旅行社,而这些旅行社的总部也集中在以上口岸城市。因此,浙江入境游起步时受现实条件的制约较大。”浙江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入境中心主任王志平说。
入境旅游市场规模是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在浙江旅游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且突出。为了尽量减小现实因素的制约,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近年来,浙江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到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旅游推介、举办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对外展示浙江的文化和形象。据介绍,去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实施对外文化交流项目1821起,完成境外旅游推介15场。此外,各级旅游主管部门也出台了相关举措对旅游企业进行扶持,杭州文化广电旅游局不仅邀请旅行社参与境外推广,还出台了专门的入境旅游奖励政策。
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动作为为浙江入境旅游创造了发展空间,旅游企业纷纷抢抓机遇,积极跟进,以多样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深耕入境游市场。而在产品方面,多家旅行社认为,找准客户的兴趣点是取胜之匙。“浙江省中国国际旅行社会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安排不同的线路。例如,泰国的佛教氛围比较浓厚,我们就针对泰国市场推出了舟山普陀朝佛之旅,让泰国游客来体验中国的佛教文化,这个产品在当地十分受欢迎。”王志平说。
优质的服务同样重要。“国外游客更注重细节方面的体验,口渴时随手能拿到的一瓶水、天气变化时导游温馨的提醒等对他们来说都是加分项,因此,每年我们都会定期对接待入境游客的导游开展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对客源地风土习俗的了解。”浙江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入境旅游总部总经理王妍浇说。
多因素影响入境游市场
在政企合力推动下,浙江入境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各项指标多年实现增长。但现在,情况又有所变化。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全省累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456.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2%;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6.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7%。在多年的增长之后,2018年入境游的主要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发展向好的浙江入境游市场迎来了新挑战。
“数据较往年下降最直接的原因是统计口径的变化。从2018年开始,浙江全省入境旅游统计口径由‘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调整为‘住宿单位接待入境过夜游客’,范围更小、更精准了,体现在数据上就会有一定程度的下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高层次的原因是外部和内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市场出现波动。”浙江省旅游职业学院旅行社管理系副教授徐辉表示,“外部因素主要是国际形势的变化。一方面,目前国际局势变化较快,这会让境外游客在考虑出游时有所顾虑;另一方面,近几年欧洲经济遭遇下行,出于价格方面的考虑,欧洲游客选择中国的意愿在减弱,国外旅行社组团难度在增大。此外,其他国家推出的更具竞争力的入境旅游产品,也是重要的外部因素。”
业界认为,浙江旅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和一些旅行社发展入境游意愿较弱是重要内因。“旅游业综合性较强,旅游服务不光是旅行社一家的事情,而是与社会各行各业均有联系的一件事。浙江全省旅游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有些地方公共配套不达标,一些从业者服务意识欠缺、服务水平不高,没法很好地完成接待任务,也限制了入境游的发展。”王妍浇说。
“入境旅游产品利润较低,对于旅行社来说费力且赚得少。随着G20杭州峰会的红利逐渐过去,一些旅行社在利益的导向下主动去推入境游的意愿越来越弱。”浙江光大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得时说。
如何突破现有瓶颈
“大的市场环境在变好,而且2022年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世界的目光将再一次聚焦杭州,这是入境游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浙江需要抓住机遇,突破瓶颈,才能实现入境游市场进一步发展。”徐辉说。
如何破题?业界认为,要着力于产品、服务、人才培养三方面。
“浙江的优势在于文化,体验不同文化对于外国游客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浙江文化多元、非遗资源丰富,旅行社在配置入境旅游产品时可以更多从文化内涵下功夫,把浙江境内的非遗资源整合起来,推出系列主题性的文化体验产品,既能抓住境外游客的兴趣点,同时对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弘扬和保护。”魏得时表示。
王妍浇希望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能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提升服务水平。“公共服务涉及旅游、交通、商务等多个领域,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才能有整体提升。以景区交通为例,杭州很多热门景区景点的‘最后一公里’是禁止车辆通行的,游客只能步行前往。一些境外游客由于文化差异,对于步行一大段距离才能到景区这种方式不太接受,希望旅游主管部门能与交通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阻碍。”
“人才问题是我们比较关注的。接待入境游客对导游的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导游的职业素养,还要会一些小语种的语言,如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目前,市场上符合资质的专业人才较少,期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关注这个问题,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加强校企政之间的合作,帮助企业多培养一些入境游方面的人才。”王志平说。
《中国旅游报》2019年03月19日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