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旅院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双证融通”四大要素

发布时间:2007-09-28    人气:

《中国教育报》9月27日报道 (本报记者 朱振岳)

     编者:推行“双证书”制度,是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需要,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在高等职业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协调,需要有关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广大高等职业院校从本校及相关专业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努力创新。近年来,我国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双证融通”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值得广大高职院校借鉴。本刊特选发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双证融通”方面取得的经验,并约请辽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董新伟就此问题发表专家观点,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院长王昆欣教授认为,“双证”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既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抓住“高”和“职”两个字做文章。在“高等性与职业性融通”引领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通过以下四方面的“融通”进一步实现了“双证融通”。

     一是学校专业与企业“融通”。“校企合作”是实现“双证融通”的催化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通过成立导游管理委员会和开展“订单班”架起了合作的桥梁。目前该院共有7个“订单班”,全部是与五星级酒店合作,学生总数500人。这些“订单班”有两个特点:一是合作办班的所有费用均由企业方承担,实习实践场地由企业免费提供;二是企业主管、部门经理担任班级的兼职教师,有明确的课时规定,定期讲授企业文化、实践操作技能等课程,这些学生在企业眼里就是“准员工”,在主管眼里就是“准同事”,很好地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避免了“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

     二是实践性与真实性“融通”。职业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管用、好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把力求校内实验室与实际岗位操作的一致性,作为建设实验室的理念。学院现有校内实验室30个,其中模拟导游室、模拟酒吧、模拟西餐厅、模拟烹饪房本身就具备营运能力,学生在实验室模拟操作犹如在真正的酒店工作。学院挂牌的三星级旅游实验酒店,一直对外营业,学生随时都可以去酒店各个部门见习和实习。2005年学院投资200万元新建了国内第一个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模拟导游实验室,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导游实地讲解训练。同时,学院还开设了“华东实地采线”导游实践课,由知名旅行社的资深导游带队,完全按照常规旅游的操作方式对华东5个城市的主要景点(区),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讲解训练。

     三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在“课堂-课程-专业-企业”四个层面上,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螺旋式整合。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学院对导游专业进行了“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尝试,在教师指点下,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旅行社产品进行模拟设计、展示、推介,并邀请省内知名旅游企业负责人以教学授课团队成员的身份全程参与,进行现场点评,通过互动提高教学实效。在实践教学中,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西湖索菲特大酒店签订了全程交叉教学合作协议,其特点是“两个全程,两个交叉”,新模式要求新生进校时就按照企业要求重新组班,从第一学期开始学生就全程参与酒店日常工作,实训管理员和训练员全程陪同指导,多工种、多岗位轮调式交叉实践。

     四是“双师”与“双能”“融通”。王昆欣认为,“双证融通”要求学生既要有“双证”,更要会“双能”。所谓“双能”,即掌握知识的能力和上岗操作的能力。要培养“双能”学生离不开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都要进行职业能力培训,为专业教师设立了3-6个月的专业实践进修机会,选派他们到浙江省旅游局、国际国内旅行社、高星级酒店、大型展览公司等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相关企业挂职锻炼,直接参与管理、策划和项目开发等工作。学院现有专业教师158人,具有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122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77%。同时,浙江省80%的五星级酒店老总都成了学院的客座教授,被请进了课堂。学生的技能水平普遍得到提升,各种技能考证通过率进一步提高,80%的毕业生拥有“双证”。

     2005年,经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院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该所成立以来已在校内组织了7批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共有1017名学生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通过率均在98.6%以上。

 

关闭】 【打印